
农户化身“导师”,手把手传授农耕技艺
01
7月14日,烈日初升,稻浪翻滚。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百里稻香”突击队员们踏着晨露,走进增城正果镇岳村的稻田,体验田间耕作。这场与土地的“亲密接触”,既是农耕技能的实践课,更是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看这稻穗,籽粒饱满、颜色金黄,就是成熟了。”农户荣叔手持稻穗,向队员们讲解收割标准。田埂边,农户们化身“导师”,从分辨稻谷成熟度到握镰刀的姿势,从下刀的45度角到捆扎的“十字结”,手把手传授农耕技艺。“割稻要稳,捆扎要实,不然稻子容易散。”荣叔边示范边叮嘱,质朴的话语里藏着世代耕作的智慧。
从生涩到默契,实践中领悟“粒粒皆辛苦”
02
起初,队员们的动作略显生涩,镰刀挥动间偶有磕绊。但在一次次弯腰、起身的重复中,他们渐渐找到了与土地默契的节奏。金黄的稻穗在镰刀下簌簌倒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入脚下的泥土。这一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再只是课本里的诗句,而成为队员们真切的体感与深刻的领悟。

1
刷新认知
●
这场实践让队员们对农业有了新认知。“以前觉得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才知道背后有多少科学门道。”突击队员们蹲在田头,记录着不同收割方式对稻谷破损率的影响。
2
探寻门道
●
青春筑梦田野,步履不停向未来。7月上旬以来,“百里稻香”突击队聚焦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已在增城集中开展了社会实践。下一步,团队将整理实践数据,编制相关文案;利用短视频平台记录丝苗米相关素材,助力农耕文化传承,让更多青年智慧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
青春汗水浇灌乡村振兴希望
03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带队指导老师表示,这群“00后”学子正用行动证明:青春的汗水,能浇灌出最饱满的希望之稻。

图文 | 陈煜仪
初审 | 林毅燕
复审 | 列敏怡
终审 | 李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