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门新会崖门镇,一场“劈山办电、围海造田”的群众大会战在上世纪60、70年代轰然展开。22万名建设者,用双手书写奇迹,用信念谱出战歌,那段“战天斗地”的奋斗往事,正是“古兜精神”的源头。
古兜大会战
开山办电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初,新会县委吹响“古兜水电大会战”号角。面对危峰嶙峋、绝无公路的古兜山,22万人昼夜奋战六年,仅靠锄头、麻绳与肩膀,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水电工程。
这场壮举让“山洪变电流”,彻底缓解当地工业与农业用电难题,为银湖湾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古兜开山办电”场景
崖南围垦
向海要田的壮举
银湖湾沿岸原为潮浸滩涂、盐碱横行。1969年起,新会人民以“一担一挑”的方式围海造田,历时三十年,终在荒滩上开垦出10万多亩良田。这段奋斗史成就了“荒滩变良田”的壮美篇章,也构筑起古兜精神的另一面——不畏艰难、敢为人先。

古兜新貌
古兜精神
新时代的奋斗信仰
“拼搏、创新、团结、奉献”是这段历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对上世纪劳动者的礼赞,更是今天新会人继续前行的内在力量。如今,当地已启动“古兜战歌展览馆”建设,以系统展示古兜大会战与围垦工程这段宝贵的集体记忆。

古兜大会战
十年巨变
百千万工程再出发
崖门镇正在乘“百千万工程”之势,融入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围绕打造省级典型镇目标,从人居环境到生态文明,从产业升级到文化振兴,全力擘画乡村未来图景。“古兜精神”也将在新时代焕发新光。

古兜今貌

江门站
从一锄一担的围垦岁月,到数字化文创赋能的今天,古兜精神从未褪色。它跨越时代,凝聚信念。它不是过去的回响,而是前行的召唤。
如今,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筑梦古兜突击队已正式与共青团崖门镇委员会达成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结对。未来,筑梦古兜突击队将以“古兜精神”为核心,围绕围垦文化、水电建设等历史记忆,深入挖掘精神内涵,开展系列文创设计与实践活动。团队将以青春创意为笔,以实地调研为基,打造富有地域特色与文化温度的文创产品,助力古兜文化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战歌未停
我们正青春
图文 | 陈煜仪
初审 | 林毅燕
复审 | 列敏怡
终审 | 李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