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路线
调研首站聚焦特色农业资源,刘宇华副书记带领队员穿梭于岳村田间地头。途径丝苗米种植地时,他特意驻车讲解:"这片稻田是我们村的农业支柱,丝苗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米粒细长、米香浓郁,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队员们俯身观察稻穗形态,记录种植区地形特征,为后续文旅路线设计采集基。

文旅路线
在实地走访环节,调研团队采用"双线并进"策略:一方面以文旅路径图绘制为核心,徒步丈量祠堂、特色农庄、观光小火车等节点间距,测试游览动线流畅度;另一方面深度挖掘在地文化IP,在百年祠堂的镬耳墙下探讨岭南建筑符号转化可能。与此同时,突击队员们也在农庄后厨观察丝苗米竹筒饭制作工艺,和在复古小火车车厢内构思"稻田观光+米食体验"场景。
墙绘

小火车

文旅吉祥物
此次实践紧扣"文创+农业"理念,通过校地协同模式实现资源互补。突击队不仅为岳村梳理出"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美食消费"的闭环动线,更将丝苗米元素融入IP,设计稻穗造型的文旅吉祥物。


“文创+农业”计划
后续,队员们将结合调研数据绘制岳村农文旅资源地图,重点标注丝苗米种植区、传统农具展示点、米食工坊等关键节点,并着手制作稻作文化解读的文旅导览手册。正如刘宇华副书记所言:"年轻人的创意让我们的丝苗米产业看到了文旅融合的新可能,这片稻田未来将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文旅的重要桥梁。"


图文 | 陈煜仪
初审 | 林毅燕
复审 | 列敏怡
终审 | 李美汝